六年级语文《伯牙绝弦》教学反思
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,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,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,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语文《伯牙绝弦》教学反思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六年级语文《伯牙绝弦》教学反思1《伯牙绝弦》是一篇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六年级的课文。文言文初次被编入小学教材,对于小学生来说,“文言文”是一个新的名词,这张陌生的“脸”会让孩子欣赏和热爱吗?我有点疑惑。
高山流水,知音难觅。伯牙和钟子期,一个善鼓,一个善听,而且善听者深得奥妙,能从琴声中知其表达的志趣与内涵,由解琴、解音而推衍为解人、解心,这就十分难得了。怎样引领学生在这篇千古绝唱中去徜徉,去读知音,品知音,悟知音,从而领悟到“高山流水不息,千古知音难觅”呢?
一、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-读知音
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,古文更是如此。《伯牙绝弦》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,教学时我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指导。不论是从词语生发还是句段入手感受知音难觅,也不论是自由读、指名读、接读、范读还是背诵,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,每一次朗读都步步落实,毫不含糊。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、品尝语言、运用语言,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,积淀语感,领悟语言规律。
二、“一字未宜忽,语语悟其神'-品知音
语文离不开字词句组成的有血有肉、有情有义的文章 ……此处隐藏7270个字……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,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,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,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。
一堂课下来,首先一点,觉得在对古文的朗读指导中,还欠缺教学方法,学生可能是把古文给读正确了,读顺了,但古文的韵味还没读到位,应该在教学中慢慢渗透;其二,在理解课文时,对课堂中生成的关注度还不到位,有时,忙于赶时间,就匆匆过场,这可能跟自身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。总之,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,今后,要在自己的课堂中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,同时也希望同行们能多提宝贵意见。
审视自己的这堂课,有着点滴收获,也有些许不足,总结自我以待提高,反思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。
六年级语文《伯牙绝弦》教学反思7“朋友”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,但“知音”的意思学生体会的就不够深刻了。这部分片断通过学生想、说以及仿写,了解知音文化,在受到思想熏陶的同时,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,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。受“轻扣诗歌的大门”一单元的影响,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,因此在仿写上显得比较容易。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拘谨,明显不如没有录相的课堂活跃,感觉有许多学生没有走进文本,进入情境。我分析了三方面原因:教师方面,语言不够充满激情,学生的学习欲望没能充分挖掘出来;学生方面,主要是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上课形式,在镜头面前放不开;教学环境方面,多媒体资源没有利用,整个情境创设得不够真实,一节课下来,感觉师生的状态都有待改善。
我心目中,像《伯牙绝弦》这样的语文课堂,应该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课堂,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语文素养学到更多的语文的课堂,学生们能在文本的感染下,心潮澎湃地听、说、读、写。本节课的教学,离我期待的语文课堂还相去甚远,在今后的教学中再不断地实践探索吧。